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59家非上市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总计9400.8亿元,但净利润总额仅有23.84亿元,其中,过半险企去年出现了亏损,合众人寿、百年人寿、利安人寿3家险企亏损额更是超20亿元。
2022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59家非上市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总计9400.8亿元,但净利润总额仅有23.84亿元,其中,过半险企去年出现了亏损,合众人寿、百年人寿、利安人寿3家险企亏损额更是超20亿元。
(资料图片)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非上市险企之间情况差异较大,一些险企表现不好,原因可能在于公司在保险展业、保险渠道改革等方面深陷困境,还有一些险企可能在资金运用端受到资本市场调整影响。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净利润主要源于承保端和投资端,去年,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也表现不佳,59家非上市险企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仅有1.76%,有7家险企甚至为负值,君龙人寿最低,达-4.16%。
不过,行业也有诸多亮点,比如,即便在去年的市场环境下,仍有复星联合健康、同方全球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等5家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超4%,也有一些险企在去年实现了比较明显的保费上涨,和泰人寿、幸福人寿、华贵人寿等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均超50%。
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人身险公司面临的处境好于去年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抓住经济复苏机遇,夺回“失去的3年”,或许并没有那么容易。
部分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亏损投资端承压是主因
2022年,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作为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部分保险公司经营表现不佳。
如上所述,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仅有27家险企实现了正向收益,其余险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亏损额超20亿元的险企有3家,分别是合众人寿、百年人寿、利安人寿;亏损超10亿元的险企则有4家,分别为建信人寿、渤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及招商仁和人寿。
为何去年这些险企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
合众人寿的情况或许有一定代表性,其在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2022年4季度,个险标准保费达成率未达成计划导致了个险NBEV(新业务内含价值)未达成计划。个险标准保费未达成主要原因为人身险市场下行,公司个险核心人力(包括绩优人力、长险活动人力及新增人力)达成不及预期。同时,财务投资收益整体收益不及预期,原因包括非标资产配置不足、权益类资产收益不及预期等。
简而言之,人身险市场下行、资本市场震荡导致投资端承压等多重因素导致险企亏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去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是投资端表现不佳,因为从保费端来看,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保费增速总体上还比上市险企高一些,因为它们体量更小,保费增速也更快。“但去年整个股市波动非常剧烈,长端利率也处低位。而我国保险资金中有百分之十几投资于股票和基金,债券投资比例则超40%,所以,保险资金的投资端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这一点上市险企也有体现,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更是如此。”
的确,从去年综合投资收益率指标来看,君龙人寿、渤海人寿、华贵人寿等7家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是负值,8家险企低于1%。
业绩分化:盈利企业中,合资险企或独资险企占比较高
当然,也有一些险企去年实现了盈利,如泰康人寿,在59家险企中净利润排名首位,2022年净利润达118.33亿元,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超百亿元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
泰康人寿在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则称,去年四季度,行业下行压力持续。一方面,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寿险需求依然疲弱;另一方面,因疫情短暂升温,给业务发展带来阶段性压力。四季度,公司紧盯全年发展目标,一方面,搭建绩优经营体系,科学整合绩优荣誉体系,有效共享绩优培训体系;另一方面,启动中支本部回归,加速“双回归”推进。
此外,中意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泰康养老等3家险企去年净利润超10亿元,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招商信诺、民生人寿等4家险企去年净利润则超5亿元。
贝壳财经记者观察还发现,在盈利的险企中,合资险企或独资险企占比较高,以净利润排名前十的险企为例,其中有6家险企是合资险企,如中意人寿、中信保诚人寿等,要知道,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合资险企或独资险企数量本就不多,即便如此,仍能在盈利前十的名单中占大头,与中资险企的盈利状况呈现明显分化。
朱俊生表示,这与保险公司背后的业务结构有关,很多中资中小型险企去年销售了一些返还型产品,这类产品主要赚利差(简单理解就是保险期间内保险公司实际要支付给保户的保单价值的利息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之间的差异),而在去年资本市场下行的行情下,保险公司的这类产品卖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
亮点:5家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超4%
虽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整体表现不佳,但仔细分析也能发现诸多亮点。
从承保端来看,在整个行业步入转型,个险队伍人员流失等大背景下,一些险企仍在2022年实现了比较明显的保费上涨,和泰人寿、幸福人寿、华贵人寿等险企保险业务收入涨幅均超50%。
如和泰人寿,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为17.83亿元,同比增长59%,该险企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去年,公司的健康险产品、长期储蓄型产品实现较好增长。另外,业务之所以增速较快,一方面,公司开发了一些符合保险客户年轻化、投保线上化的保险产品,客户、销售渠道均认可;另一方面,受业务转型调整的影响,公司2021年保费的基数较低,同时,续期保费快速增长对保费的贡献也快速提升,2022年,公司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29.3%,同比提升25.7个百分点。
从投资端来看,在去年59家非上市险企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仅有1.76%,仍有复星联合健康、同方全球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等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超4%,实属不易。
一位资深精算师对记者表示,综合投资收益率包含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也就是说,这一指标其实包含了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基金的结果,更能反映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
数据显示,去年同方全球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3%,该险企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公司长期保险产品(对应较长久期负债)占比较高,因此,在战略资产配置中,长期固收类资产(如国债)占比较高,用以匹配长期负债,从而有效管理长期利率风险,这部分资产在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不但估值提升,也使得公司整体信用风险暴露较小。此外,公司在股票、股权、债权等有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金融产品投资中,对投资团队的考核激励也充分反映了保险资金的长期性。
陆家嘴国泰人寿2022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11%,该险企则对记者表示,面对去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坚持高股息策略,增加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配置比例,取得比较好的投资收益。此外,公司前期布局的长久期利率债表现也较好。
安联人寿去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05%,该险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公司根据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的阶段性变化做出主动调整,加大了长久期债券的配置,同时,加强对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
如何夺回“失去的三年”:重点发展重疾等产品有险企已提前布局权益资产
2023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首年,目前来看,今年经济形势好于去年已成共识,朱俊生认为,今年投资端大概率会谷底反弹,这是比较确定的,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小,在稳增长之下,权益市场的长端利率大概率会往上走。“从承保端来看,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银保和个险,其中,银保渠道业务量占比较高,但价值含量还需提升,个险渠道则仍将面临较大挑战,如队伍收缩导致标准保费承压等。”
宋占军也表示,今年的总体情况预期要比去年好,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快速恢复,以及人身险公司持续推动产品更新迭代。
经济复苏的趋势也给保险公司恢复元气再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新的一年,这些非上市险企打算如何开干?在投资端又有何布局?
和泰人寿称,今年将集中力量提供两方面的产品,一是高杠杆的保障性产品,比如重疾险;还有就是具有长期储蓄型功能的产品,积极参与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建设。
中邮保险2023年工作会议对今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一是全力构建邮银主渠道竞争优势;二是全力拓展多元渠道业务;三是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地见效;四是全力提升投资专业化能力;五是全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六是全力构建渠道支撑体系。
陆家嘴国泰人寿预计,2023年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利率中枢阶段性上行。股票市场方面,当前经济需要休养生息,政策环境较友好,上市公司盈利有望企稳回升,同时,市场估值尽管有所修复,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有望进一步抬升估值。海外方面,国内外经济周期强弱错位,人民币汇率升值,年初以来外资大幅净流入,预计外资仍将是较为重要的增量资金,今年权益市场有望走出震荡向上行情,公司看好权益市场的表现,在去年四季度便提高了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
安联人寿则表示,今年全球市场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和挑战,风险资产波动加剧。中国经济大概率会在低基数、疫后需求释放、积极的经济政策等因素支撑下企稳回升,A股市场迎接曙光。在资产配置方面,我们非常看好ESG领域的投资。
宋占军认为,在保险市场恢复的过程中,非上市人身险公司面临的竞争将更激烈,在当前保险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之下,这些公司应充分挖掘股东优势,特别是延伸健康养老产业链,在股东或总部区域提升竞争力。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