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周华山
(资料图片)
照片 郑家裕摄
8月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团走进长江三峡坝上库首宜昌市秭归县。风景如画的西陵峡段,长江“黄金水道”航运繁忙,一艘艘客轮货轮上下往返川流不息。
位于秭归的岸电设施
清洁能源变成“绿色引擎”
当下正是长江三峡旅游黄金季,在三峡大坝至重庆的重要旅游港口秭归港,游轮纷纷停靠,游客们涌出船舱上岸游玩。服务人员不到10分钟就为游轮接通岸电,绿色清洁电能被源源不断送往“水上酒店”。
“变化太大了!”船员李师傅回忆未使用岸电时的场景,游船停靠时用电设施依靠柴油发电,不仅成本高、气味重、噪音大,机器发电还需要船员一刻不离值守。
清洁岸电的使用,解决了船员们的系列烦恼。岸上电力为靠港船舶整体设备提供电能,满足船上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根据测算,岸电使用比传统用油节省约65%的能耗费用,1000度电可减少7.8吨左右的碳排放。无污染、无噪音的清洁岸电“一插即用”,船员们工作负担大大减轻,轮流上岸出游,生活不再枯燥。
三峡坝区核心区每年约有4万艘船舶待闸过境,平均每天待闸船舶580艘左右。曾经船舶停靠待闸期间使用柴油发电造成的空气、噪声污染以及废弃物排放,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库岸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更新船舶能源方式。”环保工程师提出了突破性的建议,秭归整合保留客运、货运码头18个,并100%安装供电装置,同时还建成了秭归港、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沙湾锚地、仙人桥靠船墩4个岸电示范项目,实现港口、码头、待闸锚地岸电全覆盖,每年为过往临时停靠船舶供电14.6万千瓦时,替代燃油37.27吨,基本实现了“锚地不再有噪音、船头不再有黑烟、江面不再有油污”的目标。
推动长江航道运输“绿色之变”的,不仅仅是“电化长江”建设。今年4月,秭归县归州镇屈原庙村的水运应用LNG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气化长江”建设的强力引擎。
总投资1.3亿元的LNG项目,是三峡库区首个船用LNG码头,也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运营后每年可为三峡库区减排碳氧化物6560吨、碳氢化合物720吨、烟尘56吨、硫氧化物100吨,同时也可为库区更新能源船舶节省能耗30%左右。
秭归游客集散码头的夜景
黄金水道变成“风景画廊”
高峡平湖、碧水东流,船行江面,犹如置身山水画卷。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三峡秭归环保码头成为长江绿色航道重要“生态滤芯”。
“沙湾有需要接收生活污水的船舶,请与向军保洁联系,向军保洁免费接收生活污水和垃圾。”一位环保码头工作人员用对讲机呼喊。秭归县7家保洁公司承担着水上垃圾回收转运工作。在秭归县沙湾、仙人桥锚地的待闸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只要通过手机APP申报,就有免费接收转运船舶来清运。
三峡秭归环保码头投资1.27亿元,是三峡后续专项资金建设重点项目,为库区待闸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及漂浮物自“接收-转运-处置”环节形成闭环通道,实现了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有效地保护了长江生态环境。
建于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成为长江航道又一“净化利器”。进入主汛期后,秭归县境长江水域的清漂船格外忙碌,机械与人工作业打捞的长江漂浮物集中上岸后,被运到华新水泥窑,与秭归县城的生活垃圾一起,处置成为垃圾衍生燃料,
作为三峡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秭归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各地清漂作业时间以外的漂浮物。自2004年以来,全县每年投入清漂船只达3500船次以上、人工1.6万人次以上、打捞漂浮物2万立方米以上,累计打捞漂浮物5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江清、岸洁、不碍航,确保了船舶航行及三峡大坝安全运行,确保了三峡大坝库区内的漂浮物在秭归得到清理。
长江航道变成风景廊道,更得益于库岸治理的“绿色之变”。让近年来,秭归县高标准推进长江库岸生态修复,关停取缔长江岸线非法码头16个,规范提升码头18个,关停整治20家砂石码头,创新推进消落区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综合整治河湖库岸线,打造长江生态景观带,在库岸荒滩上建起天问公园、望江公园等网红公园,昔日乱石堆变身“最美打卡地”。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